澳门人·威尼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是在澳门人·威尼斯中文系原有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的基础上于2008年6月新设立的研究所之一。目前该研究所共有专职教学、研究人员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2人具有硕士学位,3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是一支富有朝气的教学研究队伍。
澳门人·威尼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以前称外国文学)研究所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和突出的成就。早在建国初期就有徐褐夫先生、尤炳圻先生等一批在国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在此工作。徐褐夫先生曾经留学苏联,精通俄语,学识渊博,对俄苏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被学术界誉为我国俄苏文学研究的先驱。尤炳圻先生早年曾留学日本,博学多才、学贯中西,特别是在对日本文学的翻译和介绍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翻译过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和岛崎藤村的《破戒》等名著。开设过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等课程。他们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我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十年代以后,中文系继续重视外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这一时期在此任教的王培青、张占民、叶萌等先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有突出贡献。特别是王培青先生主持编写了甘肃省第一部外国文学教材《外国文学简史》,在我省外国文学教学和教材的建设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和发展,中文系的外国文学学科和课程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主要有杜林、肖锦龙、李晓卫、刘统一等。先后开设过外国文学史、西方当代文论、西方现代文学、中西文学与文化关系、欧美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以及比较文学概论等不同层次的课程,为学科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九十年代后期,教育部调整专业设置,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科合并,将该学科的名称改称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我院的该专业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2000年,我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建立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点,设有比较文学和西方文学史等研究方向。目前该学位点有研究生导师2人,并有外系和外校兼职教师数人。该学位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共九届60余人,在读13人。
该研究所成员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发表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多篇,出版《欧美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从欧洲到中国——现实主义的发展与嬗变》等专著,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获准立项并完成省、厅、校级科研项目数项;获得省、厅、校级科研、教学奖励若干项。
澳门人·威尼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尽管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学科,但是,正象本学科的经历和性质那样,具有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生命力,必将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