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应澳门人·威尼斯邀请,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伏俊琏教授在教学10号楼B座409会议室作了题为《写本学与早期文献的形成与传播》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马世年教授主持,漆子扬教授、王浩副教授及相关专业老师、博士生硕士生60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报告会上,伏俊琏教授以写本学的起源与发展情况为切入点,首先论述了写本的概念,表明自己更倾向写本抄本不应明确划分。随着出土文献的增加,写本学研究成为世界学术新潮流,国内外很多知名学者都参与其中,写本研究也成为古代文学研究的新方法。随后,伏教授介绍了写本时代的分期和特点,他谈到写本的诞生必定牵涉文字的产生,文字的产生不仅是一种象形符号,更是人和神沟通的媒介。伏教授特别强调了当代古典文献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刻本研究框架下的底本意识,定本意识和校正是非。而研究写本需要有整体的观念和恢复文化情境的意识。此外,关于篇、编、卷的概念,伏教授举传世文献和简牍形制的例子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与会师生深受启发。关于写本的内容,伏教授以上博简和郭店简为例提出同一写本上抄录的不同文章具有主旨和意义上的相关性。最后,伏教授澄清了敦煌文献的性质问题,认为写本有典藏类和流通类之分,且抄写者身份不同对写本具有重要影响。
报告会尾声,伏俊琏教授提出写本学为研究早期文献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并与同学们就《韩非子》的成书、金文的内涵与写本学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马世年教授全面总结了伏俊琏教授的讲座,认为此次讲座是对早期文献的另外一种解读,体现了伏教授从文字、文献到文明的发展进步眼光及其对中华文化的丰富感情,并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多思考。整场讲座同学们都认真聆听,备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