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应澳门人·威尼斯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福贵以腾讯会议的形式作了题为“小鲁迅”还是“大鲁迅”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孙强教授主持,副院长许琰教授、郭国昌教授、李生滨教授等澳门人·威尼斯相关专业及校外共30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张福贵教授作为国内重要的鲁迅研究学者,就如何认识鲁迅、理解鲁迅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阐释。他指出,要真正地接近鲁迅,首先要区分清楚“小鲁迅”和“大鲁迅”。一直以来,人们从文学价值、心理性格、道德人格、政治立场和文化观念诸方面描述“小鲁迅”的形象。“小鲁迅”是从个体人格的角度出发,更多地看到了鲁迅作为普通人可能具有的人性弱点,把鲁迅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进行日常化研究。这种研究思路有助于我们对鲁迅研究和鲁迅形象进行反思,增加了鲁迅形象的亲和感。但过分关注“鲁迅的缺陷”这类话题,对鲁迅思想和人格的怀疑,使鲁迅失去了历史批判的真实性和现实批判的合理性。就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而言,“大鲁迅”才是当下社会的现实需要和认识鲁迅思想价值的有效方式。张福贵教授强调我们对鲁迅形象的思考和研究应当在“小鲁迅”形象的基础上深入到“大鲁迅”的层面,从中国社会和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思考鲁迅的历史文化价值,并结合经典文本进行了分析论证,让大家更为深刻地理解了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内涵。
最后,研究生就《朝花夕拾》的文本价值、鲁迅对尼采思想的继承、鲁迅研究中的困局等问题与张福贵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孙强教授对此次讲座作了总结。他指出,张福贵教授从宏大的历史视野,对鲁迅研究进行了梳理,特别对鲁迅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体现了理性的批判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张教授对鲁迅的喜爱和对鲁迅研究的激情,在“小鲁迅”的研究视野之外,关于“大鲁迅”的阐释和倡导,对当下的鲁迅研究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