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应澳门人·威尼斯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澳门人·威尼斯博士生导师、文艺学中心研究员、长江学者方维规教授在学院10B-311会议室做了题为“知识分子≠intellectual”的讲座。讲座由我院徐晓军副教授主持,本院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等专业,以及我校相关学院和兄弟院校师生百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方维规教授首先简要说明了概念史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并由此入手论及西方“intellectual”和中国“知识分子”在概念内涵上的区别。比照西方“intellectual”概念的法国和俄国两大源头,方维规教授结合翔实的史料文献细致梳理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诞生年代、概念形成及其中国命运等问题。在西方,“intellectual”被界定为才智出众、视野开阔和有批判怀疑精神的人,也是有良心、有社会担当的人。与此相比,中国却将“知识分子”化约为“受过教育的人”。在概念史的厘清中,方维规教授深入分析了这一状况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后果。中西概念有所差别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因翻译时找不到“intellectual”的对应词,勉强用“知识分子”与之对应,导致了公众对这个两个概念的理解偏差和中西交流的障碍。方维规教授由此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并不能等同于“intellectual”,是一个自成一体的概念。
讲座最后,方维规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并细致地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对同学们治学的方法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收集,以此为基础建立自己的学术敏感,尽量在学术研究中做到概念清晰、资料翔实。徐晓军副教授对本次报告作了总结,概念研究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方法,也是学术研究应有的态度,希望同学们将在讲座中学到的方法与态度,落实到日常学习与学术研究之中。